科學發展觀的三個重要基礎
發表日期:2014-08-28 點擊 次黨的十八大將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新黨章。這一重大決定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地位和實踐作用的新闡述,也是黨今后長期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動搖的根本依據;仡欬h的十七大,雖然已經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重要戰略思想,寫入當時修改后的黨章,但并未明確其黨的指導思想的地位,其目的在于不斷豐富完善并在實踐中加以驗證。5年來,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包括“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都始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今天,我們可以這樣說,將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已經經過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完整過程,完全符合科學的認識論形成的客觀要求,并最終具備了扎實的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群眾基礎。
科學發展觀來自于實踐并在實踐中體現其強大的指導作用,因而具有扎實的實踐基礎。2003年春天,我國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給中國社會和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帶來了重大考驗。在抗擊“非典”的實踐中,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發展方式存在問題:社會發展程度明顯趕不上經濟發展程度,醫療衛生事業和整個社會發展滯后,對人民健康的保障程度不足,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不足,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經濟發展一條腿長、社會發展一條腿短的問題。由此,黨中央開始審視發展觀的問題。2003年7月28日,胡錦濤同志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總結了抗擊“非典”的重要啟示,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概念:“發展絕不只是指經濟增長,而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發展。我們要更好地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本思想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在黨的重要文獻中得到了明確表述。2004年2月,黨中央舉辦了“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會議強調,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運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各項工作,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2005年以后,結合“十一五”規劃的制定,黨中央開始強調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到十七大時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不僅僅管經濟發展,而且管政治發展、社會發展、文化發展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體現到黨的建設各方面。
上述過程表明,科學發展觀是經世致用的理論,其提出和確立是出于實踐的需要,致力于解決我國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為了實踐而產生的一種理論,也是在實踐基礎上實現的理論創新。正是由于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導,我們國家才在近10年的發展歷程中從容應對了諸如汶川大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危機,克服了許多困難,經濟社會發展和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實踐反過來證明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科學發展觀源于黨的奮斗目標并汲取了人類文明的新成果,因而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茖W發展觀作為黨在發展問題上的新型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一個創新的理論體系,根源于黨一貫的理想追求與宗旨。革命時期,黨是為勞苦大眾打天下,為了民族的獨立;建設時期,黨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尤其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黨自覺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莊嚴的歷史使命。到新世紀我國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又以科學發展觀展現了“人的徹底解放和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真諦和“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這一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追求。把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的科學發展觀,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執政為民的宗旨和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中國夢”,在工業化和現代化過程中的生動體現和理論再現。事實上,科學發展觀還來源于黨領導發展的經驗總結和教訓反思。由于理論指導上的欠缺,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走過很多彎路,如“一五”到“十五”期間,我們的發展基本上是以物為中心、“見物難見人”,中央財力的90%以上都屬于建設投資,“先生產后生活”,對于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方面的認識和重視遠遠不夠到位,這反映了我們在發展觀上的重大缺陷。蘇共的垮臺又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教訓,促使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作系統的理論思考,以“發展為了人、發展依靠人、發展成果為人民群眾所共享”為價值追求的科學發展觀應運而生。
在此基礎上,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又借鑒和吸收了當代人類文明關于發展的優秀成果。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關于發展的根本看法和觀點,經歷了從機械發展觀、綜合發展觀到全面發展觀的演變,在不同發展階段產生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必須并重,必須緩和人與社會矛盾即社會利益矛盾,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優秀文明成果,所有這些成果,都為科學發展觀所借鑒或汲取。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代特征相結合、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同中國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汲取人類文明關于發展的新成果,探求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宗旨的最新理論表述。
科學發展觀體現人民的主體性并確立“發展為了人”的根本導向,因而具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茖W發展觀強調的“以人為本”中的人,是群體、共同體和社會意義上的人,即人民群眾。一切以人民群眾為本,在發展目的上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群眾,在發展的動力上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了人民的主體性。黨再三強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近年來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社會事業發展速度是30多年來最快的,我們的發展已進入以人為中心、見物更見人的新軌道。雖然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好,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我們黨將會繼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百姓謀利益。所有這些,都是順民意、合民心,都是為人民群眾所歡迎,都是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識,因而能夠掌握群眾并為群眾所掌握。
——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
- 上一篇:整改落實當根治群眾“心病”
- 下一篇:莫讓“隱身月餅”成氣候
- ·突出“三個導向” 推進“兩學一做”(2016-06-12 10:39:16)
- ·治國理政科學體系的豐富發展(2016-06-03 09:00:55)
- ·增強理論自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2016-05-27 10:27:40)
- ·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奉獻黨校力量(2016-05-27 10:25:11)
- ·把握好“兩學一做”中的三個問題(2016-05-13 08:38:34)
- ·全面把握“兩學一做”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2016-05-11 10:36:55)
-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2016-05-06 09:20:1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實踐是當代中國唯一正確的(2016-05-06 09:16:04)
- ·學習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2016-05-06 09:05:05)
- ·“四個全面”:增強“三個自信”的戰略支撐(2016-03-23 22:52:57)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directactionst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權縣直機關工委 版權所有 備案號:豫ICP備14022883號
電話:0370-8550006 地址:民權縣人民路中段1號
郵箱:mqwsgw@163.com QQ: 83028366